為進一步做好校園金融風險防范化解,扎實推進“非法校園貸”防范處置工作,增強學生金融風險意識和誠信意識,引導學生樹立健康價值觀和消費觀,10月22日晚七點,武漢理工大學邀請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的專家作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金融知識普及報告。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何向前老師受邀擔任主講嘉賓,全校近15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共同聆聽了報告。
何向前老師用“心正是一切騙術的照妖鏡”作為開場白,犀利指出不管欺詐手段如何翻新,背后的原理萬變不離其宗,即“騙你的信息或資金”。大學生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安全防范理念,記住“3、2、1法則”,生活中要多用三個原則即是等價交換、利益相關、邏輯自洽來分析,用主動關注網警類的公眾號和防欺詐新聞來武裝自己,遇事時保持冷靜,學會事前向老師或朋友求證或求助。
隨后,何老師對“什么是電信詐騙和非法金融放貸”娓娓道來,他通過生動的視頻和事例深入淺出地講述了電信詐騙案件的特征及類型,并針對時下多發的網絡詐騙、網購陷阱、虛假話費、以及高薪兼職等校園詐騙案例,呼吁大學生們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涉及轉賬匯款時,一定要注意核實對方的身份,提高自我識騙防騙能力,一旦發現遭遇電信詐騙,及時向警方報案并積極配合警方偵查破案,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何老師想同學們介紹了如何計算年利率,并告訴同學們只要是年利率超過36%的便是非法放貸。他分析了非法放貸的主要表現形式和校園貸的種類,讓同學們充分了解不良網貸的推廣運作形式和可怕后果,告誡同學們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量入為出、理性消費,珍惜個人信用記錄,同時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在兩小時的報告中,何老師多次拋出涉及詐騙的金融安全小問題與同學們互動,同學們頻頻舉手,現場氣氛火熱。
報告結束后,同學們紛紛表示本次報告會內容專業,講授形式生動,讓人受益匪淺,對加強自身安全防范意識大有幫助,回去后一定積極分享給其他同學。聆聽報告的法社學院陳同學表示:“通過這次主題報告會,我大大增強了金融風險防控意識,涵蓋網絡詐騙、不良金融貸、花唄等多個方面,我也了解到花唄雖不是不良金融貸款,但是花唄額度也不是越高越好,而是應該將花唄額度限定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圍。”材料學院的劉同學說:“我們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這次報告會干貨極多。以前,我的同學找我借錢,只要我有余錢,我都會立馬借的。但是聽了報告會后,首先我會詢問朋友借錢的目的,考慮是否合理,再決定借或不借。”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使用網絡貸款平臺支出日常消費已成為大學生常見的消費方式。一些違法犯罪分子將罪惡的黑手伸向了校園,特別是疫情以來,新型詐騙手段頻出,危害嚴重,給大學生身心健康和學習生活造成影響。為進一步加強學生金融安全教育,增強學生安全意識,學校還將通過定期舉辦金融安全知識講座、編印安全教育手冊、實時發布各類安全提醒等多種形式,讓安全教育入腦入心,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強化學生金融常識和誠信意識教育,增強學生對不良校園貸的防范能力。
掃一掃 分享本頁